目前,云蝠智能的“數字員工AI對話技術”已廣泛應用于國內病患回訪、公安反詐、電力通知、市場監管隨訪、文旅導覽等多個場景。這些“數字員工”既有語音模式的數字人,也有具備多樣化外觀形象的仿真數字人,可根據不同行業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。2024年,云蝠智能實現營收3800萬元,并成功拿下200多萬元海外訂單,今年企業營收預計可達6500萬元,接近翻番。魏佳星認為,南京發展人工智能的最大底蘊來自高校人才密度和友好的政策環境:“從最早幾個大學生在南京經開區創業,到如今我們擁有近百人的團隊,整個過程中我能深刻感受到政府的支持和本土環境帶來的機遇。當然,我們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,但今年我們充滿信心。”
在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的“智能家居評測實驗室”內,各類品牌、型號的智能家居產品通過互操作驗證實現互聯互通。這里為眾多酒店、智能家居類中小企業提供了全屋智能生態技術。研究院高級主管萬怡方介紹:“包括窗簾、掃地機器人、智能屏、智能音箱等,它們在整個家居環境中能夠實現互聯互通。測試的目的主要是檢驗它們的響應時間、網絡性能,同時還會對產品的可信安全進行功能測試。我們一年大概會進行百余項類似產品的測試。”
作為江蘇省人工智能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的運營單位,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前沿技術研究、標準制定、評測工具開發及實驗能力建設,為企業提供診斷、咨詢、培訓、評估等全方位技術服務。研究院搭建了“智能家居評測”、“智能語音語義評測”、“計算機視覺評測”等多個專業實驗室。在“三維視覺實驗室”里,自動人行布道應用場景能夠實時監測并預警自動扶梯上的人員逆行、探頭、摔倒、逗留等危險行為。產業發展部副總監張丹表示:“這個解決方案基于計算機視覺技術,我們前期通過大量數據集訓練出一個識別模型,通過模型預測危險行為。目前,該解決方案已在一些商場、機場等場所得到實際應用。”
截至目前,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已申請并獲得發明專利12項,牽頭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0余項、行業標準近百項,涵蓋自然語言處理、計算機視覺、智能語音、深度學習、智能家居、大數據、物聯網、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多個領域,為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研究院綜合管理部總監繆俊指出:“我們處于產業鏈的下游,可以服務于中小人工智能企業。我們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專家團隊為領銜,進行平臺能力建設、技術研發及平臺服務。當前,人工智能發展迅猛,但前期投入較高。我們這樣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準入門檻。”
近年來,南京市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產業發展,積極搶抓機遇,先后出臺了《南京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實施方案》、《南京市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計劃(2024-2026年)》等政策文件,圍繞算法、算力、數據、場景、生態等核心要素主動布局,將人工智能產業鏈作為產業強市的未來產業之一重點打造。截至目前,南京市已集聚近500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,涵蓋了基礎層、技術層和應用層等產業鏈各領域,并形成了中國南京智谷、麒麟科創園、軟件谷等產業鏈重點園區,為人工智能產業的“拔節生長”厚積騰飛力量。